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在医学上是指以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中医学称之为“脏毒”、“肛痈”、“鹳口疽”等。
肛周脓肿的形成主要是由肛窦炎引起的化脓性炎症,细菌由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进一步侵入到肛门直肠的周围,一旦在那里“安营扎寨”,就会引起脓性的炎症。
此时肛门直肠,周围可有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甚至全身不适,排尿困难,继则破溃流脓,溃后伤口久不愈合,就会形成肛瘘。
肛周脓肿在初期阶段,患者自己容易忽视,认为是自己火毒过盛,臀部上长了疖子,不以为意而任其发展,故而对突如其来的肛周肿痛、破溃流脓,经常是措手不及,不明究竟。
因此,当您自觉肛周突起肿块,质硬,有触痛,以后肿痛范围扩大、变软,局部有热感,周围颜色较红时,要考虑自己是否得了肛周脓肿。
在临床工作中,有不少的肛周脓肿患者讲述自己在家时的情况,由于不懂医学知识,未能及时就诊,或者用药错误,致使病情加重,所以此类患者需要了解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以减轻不适。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及早治疗:如果炎症不消退,全身症状明显加重,应去医院治疗。
(2)肛周脓肿形成时:千万不要用手用力去挤压, 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3)预防为主: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缓泻剂或外用开塞露。同时也要预防腹泻,讲究饮食卫生。
(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勿过度饮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的食品。
(5)及时治疗能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
(6)对久坐久站的工作者:要做体育锻炼,如提肛运动。其方法是用力使臂部肌肉向内收缩使肛门向上提。
(7)肛门处有慢性疾患:要及时治疗。每天用热盐水或普通热水坐浴,以消肿止痛。
很多患肛周脓肿的朋友经常会问:什么时候就诊最好呢?一般说来,当患者已有明显症状时,肛门附近出现了红肿、疼痛,甚至破溃流脓,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从医学角度来说,当脓肿尚未形成的发炎初期,也就是刚刚出现局部疼痛或轻度肿胀,还没有发红、化脓时,可采用局部热敷、热水坐浴,外敷一些中药,有消炎、消肿的效果。
而当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千万不要因怕开刀、怕疼痛而“包脓养疮”,致使脓肿向深部和周围组织蔓延扩散。同时,为了控制感染扩散,减轻病人痛苦,在发现肛周脓肿后,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全身和局部治疗。
根据疾病的发展趋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经自溃流脓,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最后形成肛瘘。
当然,根据脓肿所发及侵害的部位不同,所形成的肛瘘亦不同。目前对于肛瘘的治疗方法,手术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如果脓肿破溃形成肛瘘,而未及时治疗,感染的肛窦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易加剧病情的发展。随着病情的反复发作,细菌侵袭的部位不断变化,从而使治疗更加困难。
所以,一旦形成肛瘘,您应消除自己的畏惧心理,积极求医,配合医生治疗。“长痛不如短痛”,争取早日手术,彻底治疗,从而避免更多的麻烦和痛苦。